海口、三亚、琼海信息三则详情请看→
“风雨再大,也不怕房屋漏水了,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10月18日下午,在海口市三门坡镇清泉村委会琉球村,80多岁的蒙传级开心地和记者说,他家年久失修的房子得到完好的修缮,对海旅集团的热心帮助感激不已。
作为和蒙传级老人结对子的帮扶专员,海口旅游文化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帮扶责任人何道源心系老人的日常生活,考虑到近期台风天气较多,专程送来一套实用的防雨套装,里面有雨鞋、带帽的全身雨衣,老人试穿后笑得合不拢嘴,连连竖起大拇指。
民生小事映初心,一枝一叶总关情。海旅集团扛起国企责任担当,派出帮扶工作队,驻点乡村用情用心帮扶贫困群众,5年来共投入近180万元,推行“造血式”帮扶,改造提升乡村基础设施,让村民在更加宜居的乡村环境中日子更加红火。
“由于年久失修,家里唯一的房子顶部出现漏水,自己也想了很多办法,都没有完全解决漏水问题。”蒙传级介绍,房子的问题,是一家人牵挂的烦心事。海旅集团获悉后,派出分管领导带队入户实地走访。很快,该集团拨付2万元专项经费,找来专业施工队伍,将原来的屋顶掀掉,按照科学的施工工艺,全部换上质量过硬的瓦片。“自从修缮后,每到风雨天再也用不着担心了,家里一次也没再次出现过漏水。”蒙传级老人说。
据海旅集团帮扶责任人陈瑞英介绍,为了推进精准帮扶,海旅集团专门成立帮扶工作队,5年来持续结对帮扶清泉村委会琉球村,驻点乡村“点对点”帮扶15户贫困群众,倾听民声用心解民忧,久久为功助力群众如期实现脱贫,目前,正在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帮助群众过上更美好的生活。
“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海旅集团乡村振兴分管负责的人介绍,为了激发群众发展的内生动力,海旅集团帮扶工作队坚持“一户一策”,因地制宜支持群众发展好产业。工作队结合群众意愿,从专业的农业科研机构采购品质上乘的槟榔苗,免费发放给村民,同时,为帮扶的村民提供鸡苗、鸭苗和饲料,让群众利用房前屋后的空地搞好养殖,并引导群众加入专业的种植养殖合作社,增加家庭收入。
不仅村民的日子越过越好,乡村的人居环境也更加宜居。据介绍,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基础设施落后问题,海旅集团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投入20多万元,为村里新建了800多米长的道路,涉及11段横向纵向的小路,打通村民最后“100米”的回家路,大大改善村民的出行体验。
据了解,海旅集团深入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选派5名优秀工作人员加入乡村振兴工作队,吃住在村,工作到户,与老百姓同吃、同住、同乐、同劳动,做老百姓的知心人,实际做到知民情、懂民意、通民心,坚持党建引领,用情用心谋划产业,完善村基础设施,壮大村集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
群众遇到麻烦事,出门遛个弯的工夫,在大社区便能迅速得到回应。三亚市吉阳区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改革,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宅基地审批时限由一个多月缩短至15天,标志着吉阳区宅基地审批管理工作进入规范化法治化轨道;出台《三亚市吉阳区村(居)集体财务管理暂行办法》,让群众看“明白账”做“明白人”;在顶层推动与基层探索的互动中,一项项争论许久、充满风险阻力的改革,得以告别停滞、重新出发;从“门口排长龙”到“一扇门办一揽事”,一个个曾经难有突破、实质进展缓慢的创新,得以冲破藩篱、形成机制,这些都是吉阳区适应新常态、转换新思路、展现新风貌的缩影。
“制度建设年”行动既是现实发展的需要,更是大局意识的体现,是三亚推进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建设的一次独具特色的自我革新。
新格局破题。精准把握省委、市委部署要求,坚持把抓好“三项活动”开展上升到事关奋斗“十四五”、拼搏自贸港、打造新标杆、逐梦新吉阳的大局,形成区委统筹把关、上下同向发力、各方力量共同参与的推进新格局,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工作作风和“钉钉子”精神强力推进,不达成效,绝不收兵。
新思路开路。按照“三项活动一盘棋”的思路,坚持把“三项活动”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一体推进,一方面以作风整顿的成效促进“堵点”问题的查处,在问题破解中推动作风好转;另一方面以“堵点”问题反思破解制度建设的缺失,在制度建设完善中规范纪律要求、巩固整顿成果,确保“三项活动”开展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新理念架桥。在活动推进中,始终突出党员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坚持领导带头、以上率下,层层立标杆、作示范,既当活动的组织者、推动者,又当活动的参与者、践行者,聚焦作风转变、难题破解、制度规范,带头变思路、转作风、查问题、促发展,敢于涉险滩、啃硬骨头,以领导干部的率先垂范带动广大党员群众的整体联动,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揪心事、烦心事、操心事。
新机制赋能。及时成立由区委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制度建设年”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对制度框架的完整性、连续性和制度内容的准确性、合理性把关审核。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审核验收组、动态监督组、宣传引导组,同时成立了党群工作专班、人大工作专班、行政工作专班、村(社区)工作专班4个归口专班和39个部门工作专班,以及教育、医疗、旅游、物业4个行业专班,重点理顺区级各单位之间、区级与村(社区)、区级各单位与村(社区)在公共服务、权责事项等方面的关系,形成区、部门(单位)、村(社区)三级分工合理、权责明晰的责任体系,做到“同沟通”“同平台”“同督办”“同数据”“同案例”,释放联动机制效能。
速度在加快、结构在优化、要素在汇集、效益在提升……一系列制度集成落地见效,吉阳区呈现生机勃勃新景象。
坚持把制度建设年行动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按照“小切口、影响大、能办到、群众普遍受益直接受益”原则,把民生、营商环境、社会治理的“关键小事”作为“头等大事”来办,一件件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急难愁盼”事得以解决,切实让人民群众看到新的变化、得到更多实惠。
服务有温度,接地气。将“回应诉求”变为“上门服务”,一个半月办理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近400件,成立吉阳区“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核发专班,采取入户指导、容缺受理等方式,为“四小行业”尚未办理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和到期需要换证的经营户开通“绿色通道”。
以“网格化+信息化”模式,摸排网格力量底数,借鉴全国各地先进经验,拟定《吉阳区基层网格整合工作方案》,强化网格党建、形成综合网格、整合规范网格员队伍建设。
景区有停车难题,吉阳区旅文局协调市区两级多个部门,高效利用周边闲置用地破解景区停车难题,为三亚凤凰岭海誓山盟景区腾挪400多个车位过渡。
服务有亮点,有实效。宅基地审批时限由一个多月缩短至15天,拿到《农村宅基地批准书》和《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村民乐了,联审联办机制助力宅基地审批管理工作进入规范化法治化轨道。
仅用时3个月,《吉阳区区级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经过公开征求意见、论证审核、合法性审查等环节,正式对外公布,让权力运行透明,责任如影随形,百姓监督有据,切实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有力促进吉阳区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的提升。
按照“成熟一批下放一批”的原则,分批做好大社区委托事项工作,推动更多的社会资源、管理权限和民生服务下放到大社区,让企业和群众少跑腿、不跑腿,一直在优化吉阳区营商环境。
服务有力度,有特色。对全区251项政务服务事项做梳理优化,持续推进“一枚印章管审批”及“一件事一次办”改革,深入开展“陪伴走流程”活动;榆亚大社区成立海南首家精康服务站,实行“五个一”工作法体系,精神障碍康复者家属成“驻家社工”,着力化解社会治理中的“老大难”问题;创新创业就业服务,村民喜笑颜开;为农民工挽回经济损失24万余元,让外来务工人员感受到法治的温暖;消除扰人噪音还民宜居家园;多部门协同发力“失明”路灯亮了……
一系列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成果让发展更有质量,让治理更有水平,让人民更有获得感,为吉阳区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
设立督办窗口,政务服务窗口根治“疑难杂症”;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在解决各类“梗阻”问题上下功夫,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成立督导组,走访企业、深入项目建设现场,合力解决各类问题和困难,为项目建设按下“快进键”……
从群众和企业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反映最强烈的明显问题入手,深入查找思想上、作风上和制度上存在的问题,加快补短板、强弱项,优先解决好群众关心关切的交通出行、就业创业、物价菜价、住房保障、医疗教育、公共文化等方面的问题,灵活打好“三项活动”的“组合拳”,以开放思维拓视野,将制度建设推向新高度,显效于事、取信于民。
把“问题清单”变成“惠民答卷”。疏通项目建设“堵点”,积极治理排污“老顽疾”,打通医保为民“最后一公里”,“马路市场”变身“文明市场”……截至今年8月底,吉阳区共发动正科级以上领导干部72人,深入一线项。针对各类堵点、难题逐一建立问题清单,逐一攻克解决,力争将“问题清单”变成“惠民答卷”。
从落实从严治党到强化政治自觉。把改作风、树新风作为“制度建设年”应变局、开新局的切入点。建立区三套领导班子、机关单位及村(社区)自查整改及纪检监察机关执纪问责的“三个工作台账”,以“动态更新+动态监督”的方式深入查摆作风问题226个。全区各单位广泛开展党的优良传统作风专题教育108次、大讨论大研讨活动23次,作风整顿建设的总体成效持续向好。
站在新起点,立起新标杆,自制度建设年行动启动以来,吉阳区以“一天当三天用”的干劲,和“干一件成一件”的韧劲,谋定而动、蹄疾步稳,推动制度建设、制度创新的落地实绩来检验工作成效,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擘画吉阳区“惠民生、促发展、美城市”的瑰丽蓝图,为自贸港建设扛起吉阳担当。
“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开展以来,琼海市博鳌镇委镇政府班子成员通过下村深入走访调研,了解群众所需所盼,形成任务清单,并采取得力措施完成任务。
博鳌镇莫村村委会原有的环村路当年建设时受限于资金的原因,道路狭窄仅可一辆车通过,而且没有路灯,对村民生产生活造成较大影响。为方便村民出行,博鳌镇经研究决定,对环村路当中比较狭窄且没有路灯的一段进行拓宽改造,并配套安装路灯28盏。
琼海市博鳌镇莫村党支部副书记李振淦说:“这个路总长890米,路面宽6米,路面是混泥土结构,预计时间是9月底要完工,路建成以后还要安装路灯,进行一体化亮化改造,建成以后方便群众出行生产生活。”
在博鳌镇中南村委会南仍村的南仍塘田洋上,博鳌镇"我为群众办实事"事项之一的电力灌溉专用三相电路以及排水渠分级蓄水闸门已修建完善,在电网公司安装电表和通电后即可投入使用。
据了解,博鳌镇中南村委会南仍村的南仍塘田洋上,有一条灌溉渠和一条排水渠。以前,灌溉渠大部分已损毁,排水渠设施虽然完整,但由于高程偏低,没有办法进行直接引水灌溉,遇上旱季,群众耕作意愿不高,造成撂荒。了解到这一问题后,博鳌镇通过架设南仍塘田洋电力灌溉专用三相电路以及建设完善排水渠分级蓄水闸门,为村民耕作提供好二次抽水的保障和便利,保证南仍塘田洋的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