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游戏网站主页

今日冬至!最冷一天!水产人要关注的天气情况↘

发布日期:2024-01-02 作者: 爱游戏网站主页

  2023年12月22日,山东威海,农历冬至,“雪窝”山东威海暴雪持续加剧,自19日夜开始已经持续三天三夜,积雪厚度超过70厘米,打破山东积雪最深54厘米的纪录,持续低温造成道路积雪结冰,严重影响交通出行。

  2023年12月22日,山东威海,持续低温造成道路积雪结冰,严重影响交通出行。

  今天白天,山东半岛的降雪已明显减弱,未来三天,我国大部地区雨雪范围小,强度弱。

  山东省气象台22日11时发布重要天气预报称,19日至22日烟台和威海暴雪突破历史纪录,山东省低温橙色预警降级为黄色预警并解除道路结冰橙色预警。

  12月19日8时烟台、威海和青岛慢慢的出现冷流降雪,截至22日8时,共有21县(区市)出现降雪。此次降雪过程是一次极端天气事件,降雪量和积雪深度均突破有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的冷流暴雪历史极值。

  其中威海文登出现特大暴雪,烟台市区、威海荣成和烟台牟平出现大暴雪,累计降雪量排在前5位的是:威海文登50.2毫米、烟台市区30.5毫米、威海荣成25.2毫米、烟台牟平23毫米和威海市区15.8毫米。

  烟台和威海积雪明显,其中文登22日积雪深度达74厘米,超过了本站有观测记录以来历史最大值(2005年12月13日,54厘米),也打破了山东省所有气象观测站的历史纪录;烟台21日积雪深度为52厘米,荣成22日积雪深度为44厘米(突破本站有观测记录以来历史极值)。

  据山东省烟台市气象局介绍,烟台和威海作为典型的海滨城市,由于冬天降雪较多,形成了独特的海滨雪城风貌,被称为“中国雪窝”。且两个城市的降雪以冷流雪为主,占总降雪日数的比例高达80%以上。烟台莱山机场气象统计资料显示,当地冷流雪年平均日数在39天左右。

  冷流雪也被称为冷平流降雪,是由于冬季黄海与渤海相对于内陆温暖而湿润,强冷空气经过暖海面,被加热加湿,到达山东半岛北部地区,被山东半岛中部丘陵地形阻挡,空气逐渐饱和且在山脉以北堆积,形成了长时间的降雪。因此,这种降雪又被称为海效应降雪。冷流降雪又被称作“大湖效应”所致降雪。

  以山东半岛为例,冷流雪在蓬莱至成山头一带沿海地区尤为显著。威海地处山东半岛东端,北、东、南三面濒临黄海,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极易产生冷流雪。只不过,山东半岛上次出现这么频繁且强悍的降雪还要追溯到2005年12月。

  实际上,早在北宋时就有不少文人注意到了山东半岛的冷流雪,还留下了描述大雪的诗篇。

  孔平仲在《闻登莱大雪》一诗中所写的“闻说登莱雪一尺,此中晴色更无云。安得北风从海上,满天吹过玉纷纷。”仔细读来,这可不就是描写的冷流雪吗?

  2023年12月22日,山东威海,持续低温造成道路积雪结冰,严重影响交通出行。

  2023年12月22日,山东威海,积雪厚度超过70厘米,市民出行艰难。

  2023年12月22日,山东威海,积雪厚度超过70厘米,市民出行艰难。

  2023年12月22日,山东威海,积雪厚度超过70厘米,市民出行艰难。

  2023年12月22日,山东威海,积雪厚度超过70厘米,市民出行艰难。

  从全球来看,北美的五大湖区“大湖效应”带来的湖面降雪也具有类似的特点。因为冬季湖面温度比较高,会产生水汽蒸发并进入冷空气中,增加了冷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当含有较多水汽的冷空气到达湖泊对岸时,由于又碰到温度较低的地面或受到地形抬升,就会产生较多降雪。

  在“大湖效应”影响下,2022年11月美国东北部多地出现降雪,局地出现极端降雪,纽约州地区累计降水量普遍超过30毫米,相态以雪或雨夹雪为主。

  其中,其中,2022年11月20日,水牛城布法罗尼亚加拉国际机场气象观测站测得积雪深度达55.8厘米,郊区附近最大积雪深度约196厘米,暴雪刷新多项纪录。

  冬季来自亚洲高压的冷空气,由陆地吹向海洋,经过面积广阔的日本海海面,增加湿度,在到达日本的本州岛和北海道岛的西海岸时,受到地形的抬升作用,产生迎风坡效应,经常产生大量的降雪。

  截至今天,中央气象台已连续一周发布低温黄色预警,中东部大部地区较常年同期严重偏低。

  今晨,冰冻线南推至华南北部,中东部尤其是南方大部地区经历了入冬以来最冷的一天。其中海口11.2℃,福州3.5℃,广州3.3℃,昆明3.1℃,南昌-3.5℃,长沙-3.8℃,上海-5.1℃,杭州-5.4℃,武汉-7.4℃,西安-8.9℃,南京-9℃,合肥-11.7℃,太原-23℃。

  一般来说过了冬至 ,意味着要进入冬季最严寒的时刻,气温会慢慢的低。但今年正好相反,由于前期中东部地区气温偏低严重,反倒冬至后,气温会逆势艰难回升。

  预计25日开始,西北地区东部、华北、黄淮等地回暖,气温由前期偏低转为接近常年或偏高;未来10天,西北地区、内蒙古中部偏东地区、东北地区中部等地偏高2~3℃。

  南方升温不太显著,江淮、江南、华南等地平均气温仍较常年同期偏低1~3℃,华南局地偏低4℃以上。

  气象专家提醒,入冬以来,我国的气温变化剧烈,12月上旬,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显著偏高,12月中旬以来,受频繁冷空气影响,中东部地区气温转为严重偏低,冷暖急转,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大,建议公众做好保暖措施,老人小孩及体质较弱人群要做好相应防护。

  来自交通运输部路网中心的路况信息:经与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会商,12月20日20时至21日20时,新疆北部、山东半岛等地部分地区有小到中雪,其中,新疆北疆北部和伊犁河谷、山东半岛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雪,局地大暴雪。另外,安徽南部、江西西北部、河南东南部、湖北东部和西部、湖南中部、四川中东部、重庆西南部、贵州东部、云南中部和东北部等地局地有雾。

  截至21日8时,受降雪、低温雨雪冰冻影响,山西、内蒙古、辽宁、安徽、河南、湖南、广东等7省(区)境内24个路段封闭(涉及17条高速公路、4条普通国道、2条普通省道),详细情况如下:

  内蒙古:G1013海张高速锡林郭勒盟正蓝旗段,G18荣乌高速十七沟至薛家湾东段,G55二广高速二连浩特至朱日段,G5511集阿高速白音察干东至七号临时主线苏张高速化德东至化德北段;

  山东:G15沈海高速烟台段,G18荣乌高速烟台段,G1813威青高速烟台段,S6济潍高速青岛段,S11烟海高速烟台段,S19龙青高速烟台段;

  河南:G207子房湖水库至山西陵川交界段,G208济源段,G327虎岭至邵原山西交界段,S310长邵线山区道路;

  近日,广东北部的清远连州金子山已然浮现了下半年首次降雪,也是今年冬季以来广东的首次降雪。当地的居民和游客都兴奋地拍摄了雪景,感叹“南国也有冬天”。

  根据中央气象台的预报,受较强冷空气的继续影响,今天白天到夜间,西北地区东北部、内蒙古中西部、华北、东北地区、黄淮及以南大部地区日最冷气温或平均气温较历史同期偏低5度以上,其中,内蒙古中部、辽宁、华北、黄淮东部、江淮、江南中东部、华南北部和西部等地的部分地区偏低7度以上,最冷气温0度线将位于贵州南部至华南北部一带。这一预报显示,偏低7度的极端偏冷区逐步扩大,南方多地也将面临霜冻。

  霜冻是指空气温度突然下降,地表温度骤降到0度以下,使农作物受损,甚至死亡。霜冻对农业生产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对一些喜温的作物,如水稻、蔬菜、果树等。因此,对于华南来说,这里的霜冻并不常见,不少地方可能要做好应对措施以减少损失。

  那么,为什么最近会这么冷呢?这和北极涡旋有关。北极涡旋是指地球极地上空的涡旋系统,将温度极低、密度较大的空气,一直通向平流层,高空温带西风急流圈就像无形的弹力绳“束缚”着冷空气,把冷空气限制在北极地。

  然而,当北极涡旋发生明显的变化时,就会影响全球的气候和天气。今年的北极涡旋出现了分裂现象,导致冷空气的“牢笼”被打破,冷空气就会四处游荡,南下到中低纬度地区,造成寒潮、冷空气、冷锋、寒流等天气现象。这次的较强冷空气和之前的寒潮就是北极涡旋分裂的结果之一。

  今天真是个寒风刺颅骨额骨顶骨枕骨颞骨蝶骨筛骨颜面骨犁骨上颌骨下颌骨下鼻骨鼻骨颧骨泪骨颚骨舌骨听小骨锤骨砧骨镫骨脊椎颈椎胸椎腰椎骶椎尾椎肋骨胸骨锁,骨肩胛骨上肢肱骨尺骨桡骨腕骨舟状骨月状骨三角骨豆状骨大多角骨小多角骨头状骨钩状骨掌骨指骨髋骨髂骨耻骨坐骨下肢股骨膑骨胫骨腓骨跗骨的日子。

  密切关注低温、雨雪、冰冻等灾害天气预警预报,及时掌握降温、降雪的强度及可能会影响的范围和维持的时间等,提前采取对应的预防措施。

  检查投饵机、养殖水管等设施设备。加固池塘、工厂化、筏式等养殖设施,采取稳固措施防止重压引起设施垮塌。修缮水、电等基础设施设备,检修发电机、增氧机、保温加热等设备装置,做好应对断电、断氧和极端低温等应对准备。添置防寒保暖设施设备,采取塑料薄膜覆盖等措施增强保暖能力。建立养殖场值班制度,坚持早晚巡查养殖设施,发现灾情及时上报。

  提前备足饲料、增氧剂、燃料、发电机、消毒剂、消毒设备、抢险工具等应急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