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隅一观|三观之价值观
三观之中,世界观,关乎自己与世界;人生观,关乎自己与自己;价值观,关乎自己与评价。
——我们对任何一种事物所形成的自己的看法,就是自己对事物的评价。任何一种事物,皆来自自己所处的世界和自己拥有的人生;任何一种对任何事物的评价,皆来自自己的认知与判断,即价值观。所以,价值观的问题,与我们时刻同行,我们说的每一句话、用的每一件物品,都因自己的价值观而驱动发生。
人们最常接触的评价中,对人的评价占了极大比例,即从自己的价值观出发,以此为标准,衡量别人的言行举止,而别人的言行举止,就是这一个别人的价值观所呈现出的表象,也就是说,生活中时时刻刻在发生的,就是人们在以自己的价值观去评价别人的价值观,无论有意识还是无意识。
——简单举例:我们走在马路上,看见对面走来一个人,几乎是瞬间,你会对这个人产生某种评价,有精神、衣服好看、形体匀称……你的各种认知会于瞬间发生,不到一秒,你已完成了以自己的价值体系对这个人所呈现出来的表象而进行的各种评价。——所有的这些认知得以形成的标准,都基于自己的价值观。
我们的价值观,即我们对事物的价值认知体系,有很大一部分来自自己所处的生活和工作范围的人群的共同认知,即家庭环境和工作环境对我们自己的价值观有不小的影响。
无论我们身处哪一个群体,无论群体的体量大小,只要置身其中,无论主动还是被动,你必然会受到这个群体的影响,任何一种影响,都是群体的价值观与自己的价值观的碰撞。当自己慢慢融入了这个群体,便意味着你已经在自己的价值观与群体的价值观之间找到了平衡,平衡的找到,意味着自己的价值体系已发生了些许变化,群体的价值体系已经融进了自己的价值体系。
——与此同时,群体的价值体系也会因你而发生些许变化,我们大家可以向这个群体提出由自己的价值体系促成的各种建议和方案,无论采纳与否,都会对群体的价值体系产生些许影响,或大或小。——当自己的价值观在这个群体的价值观内活跃运动,这个有自己的群体和原本没有自己的群体,必然因自己而发生明显的变化,或大或小。
每个人与其他别人的同与不同,都是很鲜明的,同,来自同样属于人类的群体的价值认知;不同,来自只属于自身个人的个体的价值认知,就像同一个型号的手机,出现很多人购买时,这便是来自群体的价值认知的驱动;使用这同一型号手机时,每个人会挑选自己最喜欢的壁纸,这便是来自个体的价值认知的驱动。——对于价值认知体系中只属于个体独有的部分,有一个明朗的表象:喜欢与否。
以“喜欢与否”为核心的个体的价值认知为驱动,呈现出了千万个完全不同表象的我们,同时,我们也在以自己的“喜欢与否”去评价判断其他个体的“喜欢与否”的表象呈现,由此,我们便可以推断出对方的“喜欢与否”与自己的“喜欢与否”是否一致,若是一致,我们便找到了朋友或者恋人,若不一致,我们便发现了话说不到一起的人。——每一个个体的“喜欢与否”具有强大的自己独有的认知力量,因自己的“喜欢与否”来自自己真正真实的价值观,自己跟自己,不会说谎。
我们的价值认知体系,随着个体的境遇与发展会发生明显的变化,万物都在变化,价值观也是如此,即:以前的喜欢,现在不喜欢了;以前的不喜欢,现在喜欢了。——这部分的“喜欢与否”的变化大多来自感性层面,感性层面的变化属于情绪层面的变化,情绪的千变万化,任何一个人都不陌生,厌倦经常发生,无论是对哪一种事物,这些变化只是表层变化,触及不到价值观的深层根基,但若人生路上遭遇了足以颠覆核心价值认知,即自己已经被夯实了认知的“用以评价其它事物”的事物的价值,我们的价值观的深层根基就会被撼动,任何随时发生的“值不值”的问题就会被重新审视。
——价值观一旦动了,那么由价值观所驱动的个体的一切都将出现重大变化,就像一栋建筑,根基动了,建筑就不稳了,若发生倾覆,重建极其艰难,这要求我们重建自己,重建人生,重建我们对所处世界的认知。
所以,对群体来管理的群体,维护所管理群体的核心价值观至关重要,一旦核心价值观出现一些明显的异常问题,个体就会出现重大问题,由千千万万个个体所组成的群体随之必然出现重大问题,这将是一个极其严峻的重大的挑战。
一个人的价值观,是一个人的所有言行举止的核心驱动,价值观出现一些明显的异常问题,自己的认知就会出现混乱,自己的人生就会出现混乱,自己与世界的关系就会出现混乱。反过来,如果一个人思维清晰,认知清晰,做事清晰,言行举止清晰,那么,这个人必定有着极为清晰明确的价值观。——以清晰明确的价值观为引领,就能清楚地指导自己,指导自己的人生,指导自己对世界的认知。(作者:一隅一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