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搶灘千億級核醫藥市場 四川怎么揚長避短

发布日期:2024-10-25 作者: 新闻中心

  當前,核醫學在上游核技術領域、中游放射性藥物研發、下流臨床應用都呈現繁荣發展勢頭。不僅招引遠大醫藥、恆瑞醫藥、先通醫藥、紐瑞特醫療等闻名藥企競相進入,浙江、江蘇、山東、四川等地更是圍繞核醫療產業加速布局和重點支撑。四川提出,到2027年,构成國內領先的核醫療產業集群﹔到2030年,构成国际級核醫療產業發展高地。

  全球核醫藥市場規模也在快速增長。BBC Research數據顯示,預計全球核醫藥市場在2022—2026 年的復合增速為11.6%,到2026年市場規模將達到175億美元。多位業內人士認為,现在核醫藥領域在中國還處於藍海階段。四川怎么掌握好窗口期,搶佔這一未來產業新賽道?“川企大調研·尋找新質生產力”調研組最近進行了調查。

  核醫療產業鏈的上游,也便是醫用放射性同位素及其前體原材料穩定同位素等质料端,是發展核醫療產業的重要物質基礎。现在,常用於臨床診斷和治療的醫用放射性同位素首要有8種,包含鉬99Mo、碘125I、碘131I、碳14C、氟18F、釔90Y、鍶89Sr、镥177Lu,而國內首要依賴進口獲得。

  例如,針對肝癌,成都紐瑞特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加速器核素及藥物部負責人張雙告訴調研組,在全球范圍內,越來越多的患者承受釔90Y微球介入治療,但治療費用高,產品供應鏈復雜,對中國患者而言可及性差。中國工程院趙憲庚院士研讨團隊調研顯示,现在我國僅實現了碘131I、镥177Lu、鍶89Sr等醫用同位素的自主供給,但供給量没有彻底滿足國內需求,多數臨床常用的同位素仍然依賴進口。

  核藥的供不應求,對包含產品原材料在內的全產業鏈自主研發、生產提出了更高需求,而四川具備核醫療產業的先發優勢。

  一方面,原材料優勢明顯。醫用同位素的生產方法首要有反應堆、加速器、同位素發生器三種,其间,80%以上的醫用同位素由反應堆輻照產生。全國有“堆”的單位首要有4家,具備醫用同位素生產價值的隻有3家,其间有兩家單位在四川,分別是中國核動力研讨設計院和中國工程物理研讨院。此外,四川已建、在建5座可用於醫用同位素輻照制備的反應堆,生產了全國一半以上醫用同位素。原材料的本地化,加之醫用同位素的運輸约束,給了四川發展核醫療的基礎條件。

  另一方面,戰略機遇疊加。此前,四川獲批並发布的《四川省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明確“四川省是我國發展的戰略内地,是支撐新時代西部大開發、長江經濟帶發展等國家戰略實施的重要地區”。戰略内地的定位,亦帶來產業備份的機遇,將招引一些企業入駐,帶動相關產業鏈的發展。

  “四川具有全國最全的核醫療產業鏈。”在雨前顧問副總裁羅提看來,除了上述“堆”的優勢外,四川核藥研發生產才能也很杰出。成都擁有我國仅有的同位素及藥物國家工程研讨中心,並有中核高通、雲克藥業和紐瑞特醫療等核藥企業。其间,中核高通是中國同輻的子公司,中國同輻是國內最大的顯像診斷及治療用放射性藥品、尿素呼氣試驗藥盒及測試儀以及放射免疫分析藥盒制造商,2023年顯像診斷及治療用放射性藥物實現收入16.83億元﹔雲克藥業是東誠藥業子公司,2023年東誠藥業核藥業務板塊實現收入10.17億元﹔紐瑞特醫療的放射性藥物的管線布局在國內民企中則處於領先水平。

  除成都外,樂山依托中國核動力研讨設計院,建有23個科技創新平台,擁有全國首個获得環評批復的核技術應用產業園區。

  此外,四川還有包含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省公民醫院、省腫瘤醫院、核工業四一六醫院、綿陽市中心醫院等核醫療臨床運用“先行軍”。

  雖然這些年我國一向推動創新藥、高端醫療裝備的發展,但與發達國家比较,我國在發展核醫療產業領域仍面臨挑戰。

  據統計,到2023年10月,全球已上市核藥創新藥品種達64款,國內獲批上市核藥僅有42款且都是拷贝藥。在核醫學印象設備和放療類設備領域,國外廠商市場佔有率超過90%,國產PET、SPECT設備在斷層圖像質量等關鍵性能指標上,距離國際先進水平還有較大距离,醫用直線加速器、質子和重離子治療加速器整機系統等仍依賴進口。

  此外,以核醫學臨床診斷常用的PET/CT檢查量來看,我國均匀為0.61人次/千人口,遠低於英國的1.26人次/千人口、意大利的5.14人次/千人口、美國的6.379人次/千人口,我國核醫學應用存在廣闊的增長空間。其间,PET/CT的價格也是制約我國核醫學應用發展的原因之一,因而專家也呼吁將臨床上老练的核醫療服務項目,如PET/CT檢查及一些新式核素治療納入醫保體系,擴大終端應用市場覆蓋面,減輕患者經濟負擔。

  雨前顧問一份報告則指出,四川核藥產業仍面臨創新才能不行、市場競爭加劇的挑戰。现在大部分核藥還處於前期創新研發階段,從核素到核藥都存在一些技術挑戰,包含核素制靶、分離,靶向分子的篩選、核素標記、生產工藝、產線設計等。四川雖在核能和生物醫藥領域有著堅實的產業基礎,但大部分企業核藥產品原創性弱、創新性研讨少,多進行“跟隨式”發展,且面臨的外部競爭壓力增大,比方,江蘇恆瑞醫藥、湖北遠大醫藥、雲南白藥等藥業巨頭都在積極布局核藥賽道。

  核藥作為服務終端患者的重要一環,勢必需求政府部門在發展產業鏈上對當地企業進行更多支撑,或通過招商引資方法招引內、外資企業入駐,以達到補鏈強鏈作用。

  實際上,從核藥產業鏈的全國散布看,核藥企業多会集在沿海地區,這些当地有著相對發達的經濟基礎,應用市場規模幻想空間大,投融資環境具備比較優勢。由於核藥產業现在還處於發展階段,規模缺乏必定導致本钱較高,而發達地區的整體承受度和消費才能的優勢,對於國際藥企的落戶,也有更大的招引力。

  此外,沿海地區無論是信息交換還是金融資源亦具備優勢,這對培养本乡企業有較大的幫助。因而,這也需求四川在發展產業過程中重視產業基金的培养,通過“有形之手”去支撑本乡創新藥企的培养。

  調研組整理發現,發達國家發展核醫療產業,在研發投入、方针支撑、基礎設施建設、國際协作、人才培養、監管體系、供應鏈办理、公眾教育等方面均有不錯的表現,呈現整體領先態勢。

  承受採訪的多家藥企和裝備企業負責人則提出了人才缺口的問題。“招聘到合適的人才難度很大,這制約了企業的研發才能。”作為還在追趕期的產業,人才引進勢在必行。此外,高校在核醫學人才培養方面也尤為重要。從國外看,諸多高校在放射學、核醫學與醫學印象學方面研讨才能處於國際領先水平,因而給當地供给了更完備的人才供應鏈。

  校企协作同樣重要。“若能讓我們參與到高校的科研中,效果轉化功率或許會更高。”一家四川本乡藥企表達了這樣的訴求。參考浙江經驗,這方面可考慮進行“效果定制”,也便是說,假如現有科技效果難以滿足企業需求,那就由政府支撑研讨機構為其“定制”效果,企業能够“先用后轉”。這要求政府在其间扮演支撑者和中間人人物,對高校供给資金支撑,鼓勵高校根據市場需求按需定制科研效果,進而加速效果轉化。紐瑞特醫療小分子配體核藥項目負責人李向暉博士泄漏,公司在放射性藥物的研發中,就與國內多家闻名高校、科研院所進行协作,既能加速科技效果的轉化,也能通過技術突破解決“卡脖子”難題。

  同時,受訪企業都期望有更方便快捷的審批流程、更好的營商環境。现在,僅醫院等运用單位新增《輻射安全許可証》許可項目,獲得行政許可批復就需求2—6個月不等的時間。而在醫院環評資質准入方面,受訪企業期望能與当地監管部門一同尽力,優化放射性藥品監管方针,精簡審評審批流程,下降環保評估准入門檻,助力醫院資質准入及放射性藥品的快速推廣。多名核醫學專家也表達類似觀點,認為核醫藥的运用触及多個行政審批環節和流程,周期較長,資質獲取困難,建議在建設流程、升級改造、廢物排放問題上統一監管標准。

  四川省腫瘤醫院核醫學科副主任程祝忠教授建議,適當調整環評、控評、放射性藥物运用許可証等証照門檻,促進核醫學臨床轉化。同時,考慮到放射性藥品運輸的特别性,现在整體本钱較高(需找具有特别資質的貨運署理公司),也需求進一步優化標准,減輕藥企運營壓力。

  部分企業還期望在應用場景建設等方面得到支撑。比方,在進入醫院的終端場景中,還存在必定的堵點。遠大醫藥旗下企業成都社泰醫療科技提出,现在核藥全產業鏈中,終端應用方面還存在一些難點,如一般的放射性藥品經營企業很難在中心醫院完结商業開戶,同時國內常規商業公司又短少放射性藥品經營的相關經驗,導致藥品無法入院。

  “核”你一同守護健康,還需求加大科普宣傳。無論是核藥還是核醫療裝備進入國內的時間都較短,大眾對於核藥的認知還不夠。现在公眾大多談“核”色變,首要來自對核輻射、核泄漏的恐懼。但實際上核醫療是安全的,比方患者承受釔90Y治療的當天,家屬在距其1米處待1小時,遭到的輻射量僅相當於通過1次機場安檢。因而,建議通過更多的科普和宣傳活動,讓公眾加深對核技術也能守護健康的認識,使核醫療技術效果惠及更多人群。

  依托秦山核電站,在嘉興市海鹽縣推進醫用同位素生產、树立產業園,核醫療也是浙江省重點培养並優先發展的“未來醫療”產業之一。本年7月,諾華中國的放射性藥品生產項目在嘉興市海鹽縣落地,該生產項目將應用同位素镥-177,計劃生產用於治療晚期前列腺癌的放射配體療法創新藥物,預計將於2026年末建成投產。

  依托江蘇省原子醫學研讨所,在無錫市濱湖區加速構建從基礎研讨到產業化的全鏈條創重生態體系,江蘇省原子醫學研讨所診斷類放射性藥物配套藥物在國內市場佔有率已經達到了70%。

  煙台市發布首個城市級醫用同位素產業規劃,將在煙台打造放射性藥品創新應用集合區,建設国际級醫用同位素健康全產業鏈生態圈。

  將“核醫療”列為未來產業,更是圍繞核醫學產業加速布局和重點支撑,計劃使用國家電投正在建設的“天紅研讨堆”進行醫用同位素的生產。(川觀智庫研讨員 羅韜)

  公民日報社概況關於公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协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人 民 網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