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纳米波对人体无伤害” 中疾控专家首次公开解读消毒新科技
10月27日,由中国卫生监督协会消毒技术与应用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二届全国消毒技术与应用高峰论坛”上,来自国家卫健委、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数十位全国消毒领域优异专家,与上千名全国医疗卫生领域内的专业技术人员一同探讨新形势下消毒技术与应用的新思路、新技术、新产品。
病原体通常是由携带者在有人环境中传播,但传统消毒技术不能实现“人机共存,实时消毒”,怎么样做“精准消毒”,切断病毒传播链的意义重大。会上,“222纳米波”作为一项全新的消毒技术,首次被国家卫健委、中疾控等多个权威部门、科研机构的专家共同提及。在相关的专题会议上,参加会议的专家分享了“222纳米波”的研究综述和应用情况,“222纳米波对人体无害”的研究结论,引发了专家们的强烈关注。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消毒学首席专家、国家卫健委消毒标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张流波在《消毒技术进展》的主题演讲中提到“随技术的进步与发展,222纳米波技术的安全性大幅度提升,需要我们来关注。”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专家郑文静在《222纳米波消毒有效性与安全性研究进展》中发表了对222纳米波的研究小结:“研究证据支持了222纳米波消毒的有效性。目前基于皮肤模型、动物实验、模拟实验和人体试验的研究结果,支持了‘222纳米波消毒对人体无害’的研究结论。目前允许的每日照射安全阈值内使用222纳米波,能够实现对周围环境的有效消杀,并兼顾人体安全性。”
中国卫生监督协会消毒技术与应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顾健教授在分享“紫外线消毒产有关标准”时表示,使用新型222纳米波消毒技术的产品,可适用“GB 28235-2020 紫外线消毒器卫生要求”国家标准。
复旦大学信息学院光源与照明工程系系主任、复旦大学电光源研究所所长张善端教授在论坛中对《222纳米波光源特性与应用》进行了分享。他表示,通过对222纳米和254纳米紫外光源作对比,222纳米提纯之后就可以“人机共存”,弥补了254纳米不能“人机共存”的缺陷,考虑辐射效率和紫外危害, 222纳米波光源更适合作为“人机共存”紫外杀菌光源,可应用在医院、机场、办公楼等公共建筑和民用建筑。
222纳米波无法透射皮肤最外层角质层和眼睛泪液层,对人体具有极高的安全性,所以在有人的场景中实现实时消毒保护的作用。据了解,222纳米波的科学原理最早是由哥伦比亚大学布伦纳教授发现,并被多个研究机构独立认证,在全球学术界已得到一致认可。
据了解目前222纳米波消毒技术也已在中国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在2021年8月举行的东京奥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将“星际光”提供的222纳米波产品作为防疫保障“秘密武器”,并助力了777人代表团“零感染”。在2022北京冬奥会上,该产品不但再次参与国家队保障,还被普遍的使用在奥运场馆,媒体中心和奥运商业区。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对生物安全和人居健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22纳米波的出现填补了“人机共存、实时消毒”的重大空白,相信该技术将会有更广泛的应用,为人类健康生活做贡献。
特别提醒: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是传递更加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它的原创性以及文中叙述文字和内容信息没有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一切保证或承诺,并请自己检查相关联的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犯权利的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